傳統的威士忌蒸餾廠、格紋百褶裙和風笛手,是傳奇蘇格蘭的象徵,但並非全部。斯卡帕灣——這個位於北海岸隱蔽的190平方公里海域,因沉船集中而成為該國潛水活動的重要代表。
被奧克尼群島環繞的斯卡帕灣天然港,曾是兩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海軍的主要基地。這裡不僅擁有歐洲最龐大的沉船群,更孕育豐富海洋生態,並以水質清澈聞名。因此,無論是沉船愛好者、海洋生物學家或攝影師,都會對這些島嶼深感興趣。
馬威克角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停戰期間,德國艦隊被扣押在斯卡帕灣等待和平條約簽署。隔年,盧特維希·馮·羅伊特上將誤判和談破裂,為防止艦隊遭英軍沒收,下令自沉所有艦艇。
戰後於1929至1939年間,多項打撈作業陸續展開。原始德國艦隊中,現僅存三艘戰艦:177米長的「威廉皇太子號」、「國王號」、「邊境伯爵號」,以及四艘小型巡洋艦:「德勒斯登號」、「布魯默號」、「科隆號」、「卡爾斯魯厄號」。這些沉船位於24至45米深處,能見度約10至15米。
斯卡帕灣潛水的最大優勢在於深度分佈。最深的戰艦「邊境伯爵號」僅46米深,而執行封鎖任務的艦艇則因特性淺至數米。奧克尼群島的潛點深度介於兩者之間,最深的「約翰·桑頓訓練艇」為63米,近期被沉沒用作三混氣訓練。
1914年基爾港下水的「威廉皇太子號」,與姊妹艦「國王號」、「邊境伯爵號」同為史上最大戰列艦。其177米的龐大艦體與34-39米的深度,要求潛水者格外謹慎。結構類似航空母艦,雖引擎室曾受爆破,仍是三艦中保存最完好者。
1914年威廉港建造的「國王號」配備三台渦輪,航速可達23節。五座主砲塔與巨砲構成的上層建築重量,導致其最終沉沒於39米深處。
1913年不來梅打造的「邊境伯爵號」以46米深度成為最壯觀的沉船。配備五座雙聯裝砲塔與五枚魚雷,緩慢上升時需警惕氮醉風險。
斯卡帕灣的輕型巡洋艦
基爾建造的「德勒斯登號」完整保存於28-38米處,多數原件仍在原位。淺層區域可見豐富海綿與海星生態。
時速28節的「布魯默號」(32-36米)專用於盟軍航線佈雷,被公認為斯卡帕灣最上鏡的沉船。控制塔輪廓鮮明,但結構老化禁止進入。主砲仍指向艦尾,方向舵沉落海底。
漢堡製造的「科隆號」(30-35米)除艦尾破洞外保存良好。
僅24米深的「卡爾斯魯厄號」雖受風暴侵蝕,但因淺層位置形成豐富生態圈。
邱吉爾下令的封鎖艦沉沒行動
兩次世界大戰期間,為阻斷通往斯卡帕灣的四條水道,盟軍沉沒多艘封鎖艦。1939年10月德軍U艇突破防線,五分鐘內擊沉「皇家橡樹號」戰艦(833人喪生),該遺址現為戰爭公墓禁止潛水。
此後邱吉爾下令由意大利戰俘建造四道海底屏障,至今仍有效削弱巨浪。
斯卡帕灣西側伯拉海峽的封鎖艦群因強勁洋流保持極佳能見度與生態,是少數允許全程艙內探索的沉船。
鹿特丹建造的「塔巴卡號」可通過船體破口進入鍋爐房與引擎室,需選擇平靜水域潛入。光線透過艙口宛如水下教堂,能見度媲美熱帶海域。
15米深的「因弗蘭號」是另一艘著名封鎖艦,傾斜的桅杆覆蓋三色海葵,海星遍布艦體,偶有水母與海豹出沒於幽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