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穆爾西亞自治區,在地中海與梅諾爾海之間那片被稱為拉曼加的狹長陸地盡頭,坐落著帕洛斯角。這個漁村屬於梅諾爾海航海站的一部分。
在夏季的幾個月裡,由於來自各地遊客的湧入,這裡的人口會大幅增加,面貌也隨之改變。然而,全年都有大量潛水愛好者慕名而來,渴望探索其迷人的海底世界。
從帕洛斯角燈塔向西北方向約兩海里處,有另一座小型燈塔標誌著霍米加斯群島的位置。這是兩座小島——霍米加島和更小的霍米貢島——露出海面的部分。在這兩海里範圍內,有一系列引人入勝的淺灘,海底充滿了典型的地中海水下生物群。
自1995年被劃為海洋保護區以來,這裡對某些活動如潛水捕魚和船釣實施了限制。此外,還設有一個完全保護區,禁止停泊和休閒航行。這個禁區包括霍米加斯群島和位於霍米加島西北半海里處的「外灘」。
「外灘」
「外灘」是一個限制區域,只有持有原農業、漁業和食品部(MAPA)頒發證書的潛水員才能進入。其頂部僅在水下三米處,正因如此,直到21世紀中葉,這裡發生了多次船難,成為多艘船隻的墓地。
海底沉睡著多艘沉船,如南安普敦號、卡森加號、伊薩羅號、S.S.韓德爾號、新美洲號和天狼星號等。其中天狼星號最為著名,這是一艘意大利遠洋輪,於1906年8月5日凌晨撞上「外灘」尖角沉沒,當時船上有822名乘客。
船體斷裂成兩部分,散落在淺灘兩側。這座海底山脈的南坡平緩下降至40米深,而北側則是陡峭的崖壁,深度達60米。在北側底部可以看到S.S.韓德爾號的兩大殘骸,船體朝上,旁邊是新美洲號左舷著地。後者的船尾有一門非常有趣的大砲。
在這片水域,我們能欣賞到多種大型遠洋魚類,如梭魚(espetones)和鰤魚(lechas);還有鯛魚、金頭鯛、白鯛(espáridos);成群的石斑魚和鱈魚(serránidos),眾多海鰻,偶爾還能見到魟魚、翻車魚、鮪魚和劍魚。
這裡有大量珊瑚覆蓋著眾多殘骸。白色和紅色的柳珊瑚、色彩斑斕的軟珊瑚,沿著北坡一路向下伸展它們的扇形身姿。
想了解更多?閱讀:潛水資訊
但請放心,帕洛斯角不僅僅只有這些,還有其他同樣有趣的地點可供持證潛水員探索,特別是「內灘」、「皮萊斯灘」和「特斯塔灘」。
「內灘」
「內灘」是到達霍米加斯群島前最遠的一處,靠近完全保護區的邊界。頂部在水下三米處,向下延伸至近40米深。這裡棲息著重要的大型石斑魚和黃花魚群落,由於免受人類捕獵,顯示出良好的生態狀態。
黃昏時分在此潛水堪稱奇觀,可以觀看大型掠食者捕食聚集在淺灘岩壁旁的幼魚群。梭魚、鯛魚、石斑魚...輪流追獵魚群。值得靜靜停留在岩石上,觀察這些魚類的捕獵技巧。
在另一側30米深處,有一個非常有趣的洞穴值得探訪。洞內可觀察到長有特有觸鬚的深海鱈魚群。在孔洞中,眾多甲殼類動物如龍蝦、螯蝦、蝦以及更常見的海蟬找到了庇護所。右側有一個小虹吸管,光線由此射入,營造出獨特氛圍。我們可以穿過另一條通道,螺旋上升而無任何困難,同時觀察覆蓋洞壁的黃橙色珊瑚蟲。
在淺灘旁30多米深的海底,有兩塊被稱為「針岩」的巨石,其岩壁和周圍聚集了大量鱈魚、石斑魚和黃花魚。
「皮萊斯灘」
「皮萊斯灘」呈長條形牆狀,有兩個頂部分別位於9米和12米深處。底部約20米深。一大群梭魚常在這裡游弋。
北側聚集了許多微小生物,適合微距攝影愛好者。多彩的海蛞蝓、寄居蟹、鯛魚、螺旋管蟲和多色海綿等棲息在岩壁上。在較深處可見到中等大小的石斑魚和鱈魚。南側若仔細探索沙泥底部,可能會發現電鰩或魟魚。
「特斯塔灘」
距離海岸最近的「特斯塔灘」是經驗較少潛水者的理想場所,但同樣充滿趣味。這裡有大群雀鯛,靠近波西多尼亞海草床,魚類體型較小但數量眾多。
在海草中可觀察到張開殼過濾海水的大硨磲。頂部在七米深處,底部約十八米。值得細細探索每一寸岩石,尋找聚集其上的微小生物。
想了解該地區其他沉船嗎?
除了上述的密涅瓦號、新美洲號、卡森加號、南安普敦號、伊薩羅號或S.S.韓德爾號外,淺灘外還有幾處有趣的潛點。
其中之一是戈梅拉島號沉船,因其運輸的貨物而被暱稱為「小橙子」。這艘60米長的商船沉沒在45米深的沙底,最高部分位於30米深處。另一處不適合所有人的是120米長的S.S.斯坦斯菲爾德號,沉沒在霍米加斯群島以北47至65米深處。
如你所見,很少有地方能提供如此多樣而完整的潛水體驗。中深度15至20米的淺灘適合經驗較少者,而超過50米長的巨大沉船則吸引深潛愛好者。
但並非一切都很完美;海角常受強勁洋流沖刷,需密切關注天氣和深度以避免長時間減壓。不過不用擔心,任何一家潛水中心都會根據你的水平推薦最適合的潛水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