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您熱愛冒險,尤其是山地運動,攀岩必定是您鍾情的項目之一。然而登頂後該如何返回?答案您早已心知肚明:這項下降技術稱為「垂降」(rappelling),正是它讓您能穩踏歸途。
在深入探討前,容我們為好奇者解釋這項山地運動或技術的本質。對許多人而言,這既是享受刺激的運動,也是進行登山、溪降甚至洞穴探險時必備的垂直下降技巧。
這項運動能否獨自進行?
通常而言,垂降屬於團體運動,以確保符合冒險強度的安全措施。若您是初學者,切勿嘗試獨自操作。建議保持敬畏之心,交由專業教練全程指導,方能獲得全面保障。
需要哪些裝備?
團體裝備
如前所述,此運動多採團體形式以兼顧安全與樂趣。因此需準備:主繩、保險鉤環(至少兩個無鎖鉤環作為備用)、扁帶或錨點固定繩(主繩意外受損時應急使用)。
個人裝備
- 頭盔。不可或缺——不僅防範墜落風險,更能抵擋落石衝擊。
- 手套。保護雙手絕非小題大作。
- 下降器。讓您更流暢地控制下降節奏。
- 安全吊帶(腰式或全身式)。確保身體穩固連結。
- 保險鉤環。建議選用螺旋式自動鎖定款,亦可選擇刺刀式閉鎖結構。
- 錨點延長繩/安全輔繩。面對暴露地形時,可優化垂降系統配置。

摩擦力的奧秘...
這正是安全下降的關鍵!其機械系統需根據經驗值與岩壁特性調整,可透過鉤環、確保器、八字環或Dreslers等器械實現。
- 八字環。最經典的制動裝置,市面有曲型、方型、帶耳翼等多種變體。推薦將繩索穿過連接吊帶的保險鉤環,採用標準操作流程,避免「雲雀結」等繩結隱患。
- 鉤環制動。這是最普及的技術,分單鉤與多鉤系統。使用單鉤(HMS型連結吊帶)時有兩大技法:纏繞式(至少繞兩圈,但非首選)與動態摩擦結(操作彈性更高且更安全)。多鉤系統因記憶複雜已漸被淘汰。
- 新型器械。當代市場湧現如Gri-Gri、SUM、Reverso確保板等創新設計,整合確保與下降功能於一體。另有需搭配制動系統的低摩擦板/管(部分具自動鎖定功能)。洞穴探險者則多採用Dreslers或分段式下降架(rack)。
垂降是令山地愛好者血脈賁張的絕佳運動。切記:結伴而行、定期檢修裝備,方能將安全風險降至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