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數人的想像中,鯊魚只有一種形象:重達數百公斤的龐然大物,暗色身軀配上一張血盆大口,滿布鋒利鋸齒能輕易將人撕碎。更別提那標誌性的恐怖象徵——劃破海面的巨大背鰭

這描述對某些種類確實成立,但絕不適用於大多數鯊魚物種。


鲨鱼没那么危险

種類繁多,習性各異


牠們的生活習性與外型同樣千差萬別!有些鯊魚棲息淺海區域,流線型身軀宛如精密航海機器,背部湛藍與腹部雪白的完美配色,使牠們能從上方或下方觀察時完全隱形。

另一些則終生與海底為伴,扁平身軀佈滿複雜紋路,有時甚至像張地毯般完美融入環境。

有的棲息於熱帶水域,有的偏好溫帶區域,甚至有些適應了極地冰洋。部分物種已習慣遠洋生活,更多活躍於沿岸地帶,少數還能適應河流湖泊的淡水環境,例如尼加拉瓜湖的淡水鯊。

有些體長超過十二公尺卻溫馴無害,另有些成年後仍不足五十公分。儘管差異懸殊,鯊魚的物種數量其實相對稀少——僅約三百種,與現存兩萬種魚類相比堪稱稀有。

 前往深处

尋覓鯊蹤

透過冒險旅遊,您有機會在自然環境中邂逅鯊魚。但請注意,若非刻意安排,這樣的相遇實屬難得。

若想體驗鯊魚潛水,必須慎選地點以提高成功率。許多潛點以近距離觀賞鯊群聞名,例如巴哈馬玻里尼西亞,當地會以餵食秀吸引大批鯊魚聚集。

更原生態的選擇是造訪偏遠海域,那裡仍保有豐富的鯊魚族群,未受大眾旅遊破壞。加拉巴哥群島可可斯島馬爾佩洛島雷維亞希赫多群島皆是如此。這些海域終年可見這些完美獵手的身影,因而成為潛水愛好者的聖地。

最刺激的選項(當然也最昂貴艱難)是探訪完全遠離常規潛水路線的秘境。全球各處仍存在原始海域,海洋生態完好如初。唯有潛入這些領域,才算真正開啟深海冒險


 与鲨鱼一起潜水

鯊潛守則

即便面對「對人類無害」的種類,也絕對不可嘗試觸摸騷擾阻擋其去路。溫順的護士鯊仍具備造成嚴重傷害的咬合力。

某些鯊魚白天溫和,夜間卻變得敏感兇猛。若潛點鯊群密集,最好避免夜潛

觀察鯊魚時,應讓背部緊貼海底地形。在開放水域,潛伴需與您背靠背相互警戒。關鍵在於保持視線接觸,讓鯊魚感知被監視。

避開混濁水域進行鯊潛。當水中存在餌料殘渣時,鯊魚行為將難以預測。在此環境下,必須辨識可能遭遇的危險物種。任何超過兩公尺的海洋生物都應視為潛在威脅(此原則適用多數大型海洋生物)。

某些鯊魚非但不會逃離,反而會好奇靠近。此時需保持鎮定避免劇烈動作,緩慢游向船隻或岸邊。同時觀察逼近鯊魚的體態:攻擊前兆包括急促游動與身體痙攣式擺動。

鯊群密集區域應盡量縮短水面停留時間,快速下潛與上升。

 找到它们并不那么容易

海洋霸主:大白鯊

若您痴迷鯊魚世界,絕對要挑戰與海洋最強生物——大白鯊面對面的極致體驗。目前僅澳洲南部南非兩地組織觀鯊探險。

前者雖具更佳潛水氣候與水質,但因長期捕獵壓力及現今保育政策,目擊機率逐年降低。

南非雖有龐大大白鯊族群,但多數時節氣候惡劣。混濁冷水域與簡陋設備(相較澳洲)使觀鯊籠下潛任務艱鉅,即便對專家亦然。但鯊群數量優勢彌補了這些缺點,甚至能在近岸進行
鯨豚觀察,大幅降低探險成本。

 不要害怕潜水


現在您已掌握所有關鍵...準備好展開這場深海傳奇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