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您進行潛水活動時,必須考量自身需具備相當程度的體能條件,這對正確執行潛水至關重要,尤其這項運動適合從12歲到高齡長者參與。
這項活動在變化多端的自然環境中進行,也就是說,海洋條件瞬息萬變,需要我們在水域環境中付出更多體能來應對。正因如此,保持體能狀態和進行充分的事前準備顯得尤為重要,這些準備將在條件更嚴苛時發揮作用。
在投入這項運動前,必須考量主要安全準則,包括調整潛水剖面圖、深度、時間、地點與進入方式(從船隻或岸邊)、相關認證、經驗以及潛水員個人特質。完善的準備工作絕對不可或缺,且不僅限於理論知識!
為何充分準備如此重要?
有三大面向說明為何需要全面的體能準備,以確保活動進行時具備更高安全性與效率:
1. 提升全身耐力或有氧能力
適當的有氧訓練能促使心血管系統和呼吸系統產生適應性變化。這將優化能量獲取過程(有氧糖酵解),為水下活動提供所需能量,同時降低消耗(讓我們像渦輪柴油引擎般高效)。
此外,還能增強肺活量,進而延長閉氣時間,這在突發緊急狀況時可提升安全性。
培養這項能力時,可選擇喜好的有氧運動(單車、有氧舞蹈、階梯訓練、舞蹈...當然還有游泳),關鍵在於保持強度穩定、不間斷,並持續活動15至45分鐘,具體時間取決於個人體能狀況。
隨著有氧能力提升,不僅可延長運動時間,還能增加強度:體能初學者應維持最大心率(F.C.M.)的50-70%,中等者65-80%,優良者75-85%。計算最大心率的公式很簡單:F.C.M. = 220 - 年齡。
舉例來說,若年齡25歲且體能中等,訓練心率區間應為最大心率195次/分鐘(220-25)的65-80%,即127至156次/分鐘。
2. 強化肌肉骨骼系統
您是否常受背痛困擾?考量到我們使用的潛水裝備在乾燥狀態下重量達20至35公斤(視氣瓶和配重而定),強化軀幹、上肢和腰部肌肉對預防背部問題極為必要。
絕對不可忽略腹部肌肉的鍛鍊。訓練方式眾多,建議選擇雙腿彎曲、腰部貼地的動作。
同樣重要的是加強下背肌群(與腹肌互為拮抗肌)。參考照片示範進行訓練,注意胸部不要過度抬起,動作保持緩慢。
組數和次數仍取決於個人基礎體能,找到適合強度後,切記訓練後充分伸展肌肉。
3. 提升特定肌群與推進技術
技術、力量與裝備選擇間的關聯性,直接影響潛水員的踢腿效率和水中靈活性。
因此除了精進技術和選擇適合自身能力的蛙鞋外,建議在常規泳池訓練外,結合陸上強化練習。
與游泳不同,潛水的推進力主要來自下肢肌群。重點訓練髖部屈伸肌、腓腸肌和脛骨肌。同時注意腳踝活動度,稍微增加伸展幅度就能顯著提升踢腿效率。
裝備操作姿勢準則
- 盡量使用推車或輪式裝備袋搬運器材,並確保裝載區域盡可能靠近潛水中心。
- 若條件允許,應在水中穿戴重型裝備。
- 這是項團隊/搭檔運動,裝備穿脫也需互相協助。
- 盡可能避免穿戴全套裝備登船。
- 正確調整氣瓶與浮力背心的相對高度,選擇合適尺寸確保與潛水員形成穩固整體。
- 學習使用最小配重進行潛水。
結論
我們提供的這套潛水體能訓練計劃,建議每週進行2至3次,每次約1小時,全年持續。訓練內容會根據季節調整。
我們深信這將助您更安全愉悅地享受每次潛水,縮短等待下次潛水的煎熬,同時提升個人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