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採取一系列安全措施潛水並不會對健康構成風險,這些措施通常都經過充分研究和明確規範。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現行安全規範所依據的研究幾乎都以男性為研究對象。這些規範是否同樣適用於女性?

必須考慮到女性在某些生理結構上與男性存在差異。由於月經週期和可能的懷孕狀態,女性的身體狀況會產生周期性變化。本文將根據科學界最新研究成果,嘗試解答這些疑問。

海底


從潛水活動的角度來看,男女之間的根本差異在於體質量較低且身體組成不同。理論上,較低的體質量與較高的脂肪比例會產生三項重要影響:

  • 浮力較大
  • 呼吸氣體消耗量較少
  • 惰性氣體(如氮氣)儲存能力較強。眾所周知,氮氣會積聚在脂肪組織中,並因壓力變化對減壓病的形成機制產生關鍵影響
儘管存在這些差異,目前透過都卜勒技術進行的研究(該技術可測量減壓過程中形成的氣泡數量、體積及其引發的症狀)並未發現兩性間存在顯著差異。

很可能惰性氣體儲存能力的提升會被較低的氣體消耗量所抵消。無論出於何種原因,根據現有研究,權威科學機構認為只要遵循標準安全規範,女性潛水風險並不會高於男性。

 女性潜水


懷孕與潛水


在此期間,壓力變化以及呼吸氣體濃度與分壓的提升可能造成危害。此外,整個孕期都存在一項特殊情況:胎兒缺乏能無害過濾減壓後惰性氣體所形成微氣泡的肺部過濾機制。這是因為胎兒尚未建立肺循環系統,靜脈血直接進入動脈循環後,需通過臍動脈在胎盤完成氧合與淨化。

懷孕伴隨的其他症狀也會不同程度地影響水下活動。由於孕期體液滯留導致鼻竇與耳腔通道狹窄,可能出現更明顯的耳壓平衡困難

另一項值得注意的是,水體運動引發的暈眩問題發生率更高。妊娠初期常見的噁心嘔吐反應可能嚴重影響水下呼吸,進而增加額外風險。

目前專家與科學界對孕婦的統一建議為:

  • 孕婦可以從事水面水上活動及短時間自由潛水,這些活動不會因其生理狀態產生特殊風險
  • 應避免需要長時間閉氣的水下活動,以及使用呼吸氣體供應的潛水。若因無知或意外偶爾進行此類活動,現無確切證據顯示會導致不良影響,故不建議因此終止妊娠
自然產後,母親應等待3-4週再恢復潛水,以避免產道傷口未完全癒合時接觸水源引發感染。若為剖腹產,建議等待八週後再從事該活動。

同時應評估懷孕及分娩造成的體能下降狀況,完全恢復產前體能前不宜貿然進行潛水。

 怀孕和潜水



哺乳期潛水


只要母親體能與時間允許,哺乳並不構成水下活動的障礙。只需配合哺乳時間調整潛水時程,避免嬰兒營養不足或潛水時乳房脹痛不適。

壓力變化似乎不會影響泌乳量,理論上可能存在於母體循環與組織中的微氣泡也不會改變乳汁成分。目前無證據顯示乳汁分泌會產生微氣泡,即便假設性存在,對嬰兒也不會造成影響。

潛水後須特別注意乳頭清潔,因水下環境可能使乳頭沾染細菌,導致嬰兒胃腸不適。若乳房存在裂傷,更可能引發乳腺炎。

 女性潜水



月經與潛水


女性月經週期變化無需特殊建議,月經本身亦然。但相關前期症狀如情緒波動、疲勞、抑鬱狀態、乳房關節疼痛、注意力下降等,可能建議進行難度較低的潛水(無需減壓停留)。使用衛生棉條完全不會影響潛水活動。

 健康和女性潜水


乳房植入物


現代乳房植入物與其他部位植入物(臀部、唇部、髖部等)相同,僅使用矽膠(聚矽氧烷聚合物)或生理鹽水溶液。矽膠作為惰性彈性材料壓縮率極低,且對溫度壓力變化具有高度穩定性

其密度(1.1-1.8 g/cm³,平均1.35 g/cm³)高於水,會產生負浮力。若使用生理鹽水假體則不影響浮力,因其密度與水相同。

因此,身體任何部位植入假體者潛水前應諮詢手術醫師,並根據植入物的體積、位置與類型評估可能產生的浮力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