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險運動領域有許多專業人士擁有無可挑剔的職業生涯。馬術世界也不例外,為我們帶來了像意大利騎手費德里科·卡普里利這樣的故事,他被權威雜誌《L'Année Hippique》評為二十世紀最傑出的障礙賽騎手。

毫無疑問,要選出一個世紀中最優秀的騎手是非常困難的,因為這不僅時間跨度長,而且標準和環境變化極大。但可以確定的是,卡普里利及其追隨者實踐並至今仍沿用的理論徹底改變了馬匹障礙賽的面貌。

跳马


卡普里利的歷史背景

要真正理解卡普里利對馬術的革命性貢獻,我們需要回溯歷史,簡要了解這位意大利騎手的前輩們。

十六世紀時,安托萬·德·普呂維內爾(Antoine de Pluivinel)作為皮尼亞泰利和格里索內方法的追隨者,主張減輕輔助手段並更加理解馬匹,但他的理論仍基於僅在馬場內訓練,並使用支柱——這在當時許多人看來限制了馬匹的進步。儘管他具備高度的敏感性和豐富的知識,但其馬術實踐仍不夠自然,完全不給予馬匹任何自主性。

後來,格赫尼耶爾(Guerinière,1688-1715)被譽為「古典馬術之父」,他影響了歐洲各大流派(凡爾賽、索米爾和維也納西班牙騎術學校),並高度重視動作改進和靈活性。他是「內方肩」動作的發明者,強調無需體罰(這在早期某些學校中非常普遍),並將腿部輔助與騎坐相結合。

 卡普里利和他的同伴


弗朗索瓦·鮑徹(François Baucher,1796-1873)主要在馬戲團場地工作,實踐所謂「手不離腿-腿不離手」的騎術——這或許是因為他在騎乘時被墜落的枝形吊燈傷及腿部所致。他的馬戲表演甚至顯得怪誕,但作為一位深入研究的教育家,他為法國馬術留下了重要遺產。

與鮑徹同時代的多雷(D'Aure)同樣是傑出騎手,但系統性地使用力量對抗馬匹的抗拒。

後來的弗朗索瓦·洛特(François L'Hotte)可謂綜合了鮑徹與多雷的理論。他教授多雷的方法,但依據鮑徹的理論訓練自己的馬匹。這種結合使他可能成為該世紀最全面的騎手。

英國人詹姆斯·菲利斯(James Fillis)同樣活躍於馬戲團,他實踐了後退跑步、三肢運動及全程坐姿跳躍(包括落地時),並用力拉住韁繩限制馬匹頸部活動。

上述情況表明,當時的馬術主要局限於馬場內,雖不乏重要知識貢獻,但極不自然,未能發揮馬匹的天賦。而在障礙賽方面,卡普里利帶來了根本性的創新,下文將詳細說明。
 
 骑马的卡普里利


他的訓練與競技成就


摩德納、皮埃蒙特與皮內羅洛的訓練經歷


1886年,他進入摩德納軍事學校學習騎兵課程,但體檢時因軀幹與四肢比例不協調險遭拒絕。他身高1.83米。

1888年8月,他被派往皮埃蒙特騎兵團,同年秋季轉至皮內羅洛騎兵學校。有趣的是,他在這些地方被視為平庸學員——可能因為他開始實踐被視為「大膽違紀」的理念。卡普里利意識到,馬場內不自然的騎術不適合需要野外快速機動並跨越自然障礙的騎兵。

1868年,他調往米蘭槍騎兵團,在法比奧·潘多爾菲和喬治奧·埃莫·迪·卡波迪利斯塔兩位上尉支持下推行其方法,核心是自由、無痛及適應馬匹平衡。此期間,他花大量時間觀察馬匹自由跳躍,並將結論應用於騎術。約一個月內,他的方法便能讓最難控制的馬匹變得溫順。為此,他還設計了適配新騎法的鞍具。

競技成就

  • 1893年,他作為首位參賽軍官在羅馬大越野賽中獲得亞軍。
  • 1893年騎乘Bagongo躍過1.60米,1901年與Vecchio創下1.85米紀錄——當時令人驚嘆。
  • 1907年贏得羅馬軍種錦標賽(早期三日賽),其騎術完美契合該項目。

卡普里利的逝世與其學派影響

1907年,三十歲的卡普里利離世,未能親見其理論全球普及——此後無人再以非他提倡的方式跳躍。

 历史上最好的骑手


1920年安特衛普奧運會上,中尉托馬索·萊基奧與少校瓦萊里奧分獲障礙賽個人金銀牌,他們實踐的正是卡普里利最純粹的騎術。

八十年代起,馬術障礙賽開始顯著變革:距離縮短、條件性障礙、結構更輕盈的障礙物及整體更技術性的路線設計。儘管仍沿用卡普里利體系,這些調整或許讓我們重新想起某些古典馴馬學校的智慧教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