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穴潛水是最令人興奮的極限體驗之一,因為它能讓你同時享受兩種極限運動:潛水與洞穴探險。你敢挑戰嗎?

活動企劃準備
- 取得預定探索洞穴的平面圖或地形圖。研究其特徵、尺寸、可能狹窄通道、通往空中廊道的出口、側面廊道等。
- 明確本次探索的目的:勘察、攝影、特定通道探訪等。
- 根據目標與參與人員,列出所需裝備清單:
- 預計行進距離與深度。
- 氣瓶消耗量/所需氣瓶數量。
- 安全措施:氧氣與備用氣瓶。
- 組織參與人員結構:兩人一組分工、分配前置作業,並定義每人於活動中的角色。
- 向熟悉該洞穴的人員索取補充資訊。
- 向主管機關申請許可(部分洞穴需事先申請)。
- 確認所有人員保險均在有效期內。
- 安排必要後勤:住宿、餐飲、車輛等。
- 制定緊急應變計畫並提供副本給每位參與者。同時告知家人或朋友我們的行程。

氣象查詢
無論是海底洞穴或內陸洞穴,出發前確認天氣狀況都極為重要。
對於海底洞穴,海況將影響潛水——需游泳或乘船抵達洞口,若浪濤過大,靠近崖壁時可能遭遇危險。若潛水需減壓停留,更可能引發棘手情況。
至於內陸洞穴,必須了解洞穴水文特性。若近期降雨頻繁或氣象預報顯示暴雨來襲,應避免進入——部分洞穴即使遭遇短暫但持續的降雨,水位也會急遽上升。
裝備整備:
妥善預估工具、器材與備品至關重要。
為解決潛水設備突發問題,規劃海底洞穴活動時,建議事先聯繫洞穴附近的潛水中心;但攜帶「維修工具包」仍能有效應變。
此措施對內陸洞穴探索更是關鍵——該環境通常缺乏充氣站或鄰近潛水俱樂部。基本原則是:離家前測量氣瓶壓力、確認閥門緊閉,並測試調節器與浮力背心閥件。如此可避免長途跋涉至(可能偏遠的)目標洞穴後,因裝備問題被迫中止潛水。
裝備清單:
基礎裝備:
- 潛水靴
- 蛙鞋(備用調整帶)
- 濕式潛水衣
- 乾式潛水衣(備用軟管)
- 頭套

重型裝備:
- 氣瓶
- 背架
- 浮力背心
- 調節器/壓力錶
照明系統:
- 手電筒
- 電池
- 充電器
- 備用燈具
特殊器材:
- 氣體表格(空氣、高氧、混合氣、純氧)
- 兩套切割工具
- 記錄板
- 每5/10米標記的導引線捲軸
- 潛水電腦
- 深度計
- 配重塊
- 工具組
壓縮機、火星塞、火星塞扳手、潤滑油、汽油桶、照明光源、充電器、接線板、調節器、氣瓶、各尺寸O型環、高壓塞頭、扳手、軟管。
「萬用百寶箱」
矽利康、潛鏡/蛙鞋修補條、鉗子、扳手/活動扳手、美工刀、保險絲、酒精、黏著劑、橡皮擦、鉛筆、永久記號筆、汽車內胎碎片...

緊急應變
建議製作並隨身攜帶顯眼的個人資料卡。緊急狀況時,能快速提供必要資訊。此外,需備妥可聯繫的緊急電話清單。
1. 個人資料卡範本:
- 姓名
- 地址
- 電話
- 身分證字號
- 緊急聯絡人姓名與電話
- 保險公司
- 保單號碼與有效期
- 緊急救援電話
- 洞穴潛水協會/當地潛水俱樂部
- 聯絡窗口與電話
- 運作中的高壓氧艙資料
- 官方救援單位
- 消防隊
- 紅十字會
- 可協助救援的活動夥伴資料
- 當地民防指揮部
- 區域救護車
- 鄰近醫院
- 地方紅十字會
- 最近村落居民/場所資訊
- 最近市政單位資料

3. 緊急處理流程:
- 將傷者移至安全舒適處
- 由具備救難與急救知識者主導
- 依下列步驟實施急救:
b) 供氧
c) 通報當地民防單位
d) 通知保險公司
e) 聯繫家屬
f) 安排緊急送醫或轉送至最近高壓氧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