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項具有本質危險性的極限運動,但透過適當措施能大幅降低風險,讓活動更安全。即便如此,永遠無法保證能100%消除風險

我總是告訴這些人:這是場馬拉松,而且非常昂貴,可能需要多年才能實現,因此必須保持耐心

定点跳伞


首先必須在跳傘中心完成AFF課程(加速自由落體課程)。西班牙本土有許多跳傘中心,數量還在持續增加

已完成AFF課程?接下來呢?

完成課程後需進行200次跳傘才能穿著翼裝。初學者翼裝尺寸較小,性能雖有限但安全性高,操作靈活適合特技動作,常見於競技性特技跳傘。

這個跳傘次數能確保具備自由落體時所需的敏捷度,不會對自己或他人造成危險。



完成200次跳傘後就能從山崖跳下了嗎?

不行。必須跟隨教練完成翼裝飛行課程,這是新的學習階段,需要鞏固新技能。我建議至少再進行150到200次翼裝跳傘,才能考慮穿著翼裝登山。要練習到翼裝成為第二層皮膚,所有動作都能不假思索地完成,讓身體本能地反應。

還需要什麼?

建議至少完成300到500次飛機跳傘,在這些跳傘中不斷精進傘具操控和著陸精準度。

這些技能對下一步至關重要,因為我們將在低空面對極小的著陸場,有時甚至沒有著陸場,留給開傘後的飛行時間會大幅減少。

還需要參加專門的BASE跳傘「課程」。主要包括學習摺疊BASE專用傘(與一般跳傘傘具有差異和特點),以及基本安全程序、意外應變和正確起跳方式。

 靠近墙壁缠绕的示例


與普通跳傘最大差異在於起跳初速為零,需要特殊技巧實現可控自由落體。起跳失誤可能是致命的,因為這種跳傘高度遠低於普通跳傘的1500到4500公尺,BASE跳傘可能從60公尺起跳

目前沒有相關官方規範。在西班牙,我們不隸屬任何協會,教練也沒有特定認證。

60公尺能進行翼裝跳傘?

不可能。翼裝跳傘至少需要100到150公尺的「岩石墜落高度」(從起跳點到假設落石撞擊點的垂直距離)。加上最低400公尺,總共約500公尺以上的「起跳點到著陸點」高度,才能確保有足夠時間飛行、遠離山壁並安全開傘。

你會用高度計嗎?在什麼高度開傘?如何判斷開傘時機?

不,我認識的人都不用高度計。我們靠「目測」——透過視覺判斷就能知道開傘高度,求生本能會自然阻止你撞擊地面。最低高度要能確保安全著陸,並在開傘故障時有時間處理。

翼裝飛行還需額外預留些高度,因為要先拉開部分拉鍊才能開始導航。

 穿着翼装飞行


開傘故障有哪些?

常見的有180度旋轉、纏繞("Line Twist")、「Line Over」——滑翔傘玩家稱之為「領帶結」,還有張力繩結("tension knots")。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比平常更多時間,意味著要更高些開傘。無論摺傘技術多好、做過多少次,這仍是充滿變數的不精確科學:速度、身體姿勢、摺傘品質、風況⋯⋯


 穿着翼装飞行后



BASE跳傘從哪裡開始?

最佳起點是橋梁。橋梁提供安全保障,萬一開傘時發生180度旋轉,不會撞上山壁,有機會保命。這種跳傘經驗越多,就越能準備好進行終端速度跳傘。

「可怕的180度旋轉是BASE跳傘者最常見的死因之一。」

 从小型飞机上进行翼装飞行


當跳傘者能獨立進行BASE跳傘並自己做決定時,與經驗更豐富的人同行就非常重要,他們能作為榜樣和嚮導。新手可能會無意中做出錯誤決定。

這些人必須理智、有常識且極度負責,否則對我們反而有害。

這不表示他們要為任何人負責,因為沒人拿槍逼你跳傘,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行為負全責。

什麼是終端速度跳傘?

聽起來很可怕!終端速度跳傘是指高度足以達到自由落體極限速度(約時速200公里)的跳傘。這類跳傘需要前往西班牙各地、歐洲甚至全世界。

庇里牛斯山區有幾個適合地點,但不推薦初學者。我的建議是從義大利特倫蒂諾的著名布倫托山開始。這是座真正的高山,起跳點到著陸點超過1000公尺,還有負角度山壁——這對我們是好事,因為內傾的山壁能降低起跳失誤時的撞擊風險(雖然之後山壁又恢復正角度),地形落差提供足夠高度處理意外。

建議在穿翼裝前先進行數十次這種跳傘,目的是熟練起跳動作並進行最大程度遠離山壁的飄移。

飄移?

飄移(英文稱"track")是利用身體姿勢與相對風向,在空氣中水平滑行,這是高速自由落體時產生的技巧。

什麼時候才算真正準備好了?

完成所有準備工作後:包括前期訓練、200次飛機跳傘、200次翼裝跳傘、約10次橋梁或天線跳傘,以及30次大型山壁跳傘,才能說真正準備好結合BASE與翼裝飛行。

所有這些準備都是為了最小化風險,例如因緊張導致起跳失誤,或不適應環境等因素。

我見過有些人貼近山壁或在樹林間飛行⋯⋯現在還不是考慮這些的時候,這些人大多是經驗豐富的高階飛行員,有多年資深經歷

 鸟服


別人的行為不該成為你的動力。我認識一些有數十年跳傘經驗、累計數千次BASE跳傘的人,他們從不也不想進行近距離飛行。他們現有的方式已足夠享受樂趣,或許這正是他們能長期從事的原因。

什麼是近距離飛行?

近距離飛行("Proximity Flight"或簡稱"Proxy")是指貼近山壁飛行,穿梭於樹木、岩架、山谷等地形之間。

但這領域只適合極有經驗的人,因為風險極高,任何物體都可能成為潛在危險。要記住我們是以時速100到200公里水平飛行(視翼裝型號和飛行員技術而定)。

翼裝運作原理類似滑翔傘:空氣進入翼膜產生壓力,形成阻力與升力,但翼負荷非常高。

 降落伞降落


換更大件的翼裝?不行,這太冒險。翼裝製造商官網都有表格註明飛行每款翼裝所需的經驗值。翼裝越大性能越好,但操作難度也越高——這些表格是安全準則,必須遵守。

有些翼裝適合初次飛行的人,有些則要求至少完成200到300次較小型號的跳傘,讓飛行員累積足夠經驗安全操作。不遵循這些建議可能導致極高風險,甚至付出生命代價

翼裝有哪些性能?

性能因型號、材質和飛行員技術而異,後者最關鍵。「滑翔比」(Glide Ratio)從小型號的2:1到大型號的3:1不等(少數人能超越此數值)。能持續保持最佳飛行狀態的飛行員,確實值得敬佩

 折叠降落伞套装



我的個人經驗?

基本如本文所述。2007年在軍隊完成首次定點跳傘,2009年完成AFF課程,2012年參加BASE跳傘課程。

我想藉此鼓勵想嘗試的人學習基礎氣象知識,閱讀《拜訪天空》等書籍。沒人會考試,但多懂些總有好處。雖然這些書針對滑翔傘,但同樣適用於這項山地運動——某些知識能避免危險狀況。包括熱氣流、谷風、逆溫層、梯度風、雲層等知識

 穿着翼装飞越风景


某些時段不適合跳傘,因為地面溫度過高產生的熱氣流會對大型翼裝造成負面影響。學會透過手錶方位、雲層或山谷走向判斷山頂風向風速,這些都不該忽略。

「知識能縮短反應時間」

另一重點是:有時轉身放棄跳傘才能延續這項愛好。站在崖邊時這決定很難,但當氣候條件突變或超出安全範圍時,放棄是最佳選擇。

俗話說「及時撤退就是勝利」。沒錯,這決定很艱難——我們來就是為了跳傘,跋涉數小時後放棄確實苦澀,但重點是持續參與,而非冒無謂的生命風險。

 从山边跳下


與大眾認知相反,多數玩家並非無腦追求瀕死體驗或嘲弄生命,儘管確實有人因判斷錯誤在這項運動中喪生。

我們的目標是享受刺激、美景、地點,驚嘆自然壯闊,體驗山岳與那些無與倫比的感受

你會感覺像鷹般翱翔,完全意識到當下發生的一切,看到常人無法得見的景觀。某些滑翔傘玩家或許能理解這種感受,因為他們也從雲端看世界。

資訊不足與高風險讓這項運動和玩家形象不佳。許多地區和國家查禁、懲處甚至將BASE跳傘列為刑事犯罪,這有時並不公平。

在未經許可的情況下於市區跳傘被禁止可以理解,但看到某些大山也禁止時,實在令人沮喪。

 飞行途中


例如有些地方允許攀岩卻禁止BASE跳傘,理由是破壞環境或驚擾鳥類,這很荒謬——就像許多自然公園禁止飛行卻允許越野摩托車,後者卻不受取締,真是司法矛盾。

這項運動本質上需要我們前往各地甚至出國。我在多國跳傘時,每次都獲得無可比擬的體驗並認識精彩的人。這項活動創造強烈凝聚力,讓人容易產生共鳴。我在全球結交許多好友——從美國、阿根廷到德國、奧地利、義大利、法國、希臘、紐西蘭等地。每個人都能為我們帶來寶貴的建議、技巧、觀點⋯⋯。

返家時總會懷念這一切,回憶那些美好時刻或著陸後相擁慶祝的歡樂。

 布鲁诺·阿隆索


有過糟糕經驗嗎?

有,有些相當危險。正因如此才需要充分準備並培養反射動作,讓身體能自動反應並在最短時間解決問題,這需要保持最佳身心狀態。

至今靠這些準備和些許運氣,我都能妥善處理問題,才能在此分享。

會持續到何時?

目前沒想過停止,這是我的天職與熱情所在,而且非常令人上癮。只要健康與年齡允許,我會以最佳方式持續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