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潛水如同其他運動,存在著即使經驗豐富也可能遭遇的意外風險。減壓病(Decompression Sickness, DCS)——俗稱「潛水夫病」——正是其中最令人畏懼的病症之一,因其可能對潛水員造成嚴重後果。
究竟什麼是DCS?我們將分段解析潛水員必須了解的關鍵知識,再次強調:完善的潛水計劃是安全潛水的基石。
什麼是減壓病?
當人體長時間處於高壓環境時,呼吸氣體中的氮氣會被組織吸收並飽和。此時體內氮氣濃度過高,必須透過減壓停留(deco stop)來逐步排出氮氣。
氮氣如何被人體吸收?
氮氣具有高度壓縮性,壓力越大體積越小。同時,呼吸氣體密度增加,使每次吸入的壓縮氮氣量倍增,進而被組織吸收。
波義耳-馬略特定律
壓力↑ = 體積↓
壓力↓ = 體積↑
壓力↑ = 體積↓
壓力↓ = 體積↑
高壓環境停留時間越長,組織飽和程度越高。
氮氣飽和的危險性?
上升時因壓力降低,氮氣會重新膨脹,使飽和狀態轉為過飽和——這正是引發DCS的關鍵。
症狀表現
- 肢體麻木
- 關節疼痛(從輕微到劇烈,影響四肢)
- 手掌/足底刺癢(可能惡化為其他DCS症狀)
- 皮膚疹伴隨瘙癢
- 淋巴結腫痛
- 頭部/頸部/軀幹疼痛(通常為嚴重DCS徵兆)
- 言語障礙或口齒不清
- 神經系統症狀:單側肢體無力、緊繃感、失禁或中風徵兆
- 胸部灼熱感、咳嗽、呼吸困難(「氣栓休克」)
- 平衡失調(內耳問題)、眩暈、耳鳴、嘔吐
如何預防?
減壓停留時,因呼吸氣體中氧氣比例相對提高(氮氣體積雖相同但分子數減少),氧氣會捕捉氮氣分子並透過呼氣排出,逐步降低體內氮氣濃度。
減壓停留時間非固定值,需根據潛水深度與停留時間計算。因此必須:
1. 熟讀減壓表
2. 使用潛水電腦錶(即時顯示所需深度與停留時間)
絕對不要單獨潛水——潛伴不僅能協助監控減壓停留,當空氣不足時更是重要的備用氣源。
許多深潛活動(尤其是技術潛水)必須進行減壓停留,因此務必:
- 事先詳細規劃
- 確保氣瓶存量充足
休閒潛水較少發生減壓病,因深度與時間限制較嚴格。例如:
- 20米恆定深度:免減壓時間45分鐘
- 30米恆定深度:免減壓時間20分鐘
實際情況下,使用12升/200巴氣瓶時(殘壓50巴即應結束潛水),20米潛水很難耗盡氣瓶;30米潛水雖時間縮短,但空氣消耗更快,此時嚴格執行減壓程序至關重要。

超過半數DCS患者會在出水後1小時內出現症狀,95%在6小時內發作,極少數案例可能延遲至24-48小時。
游離氮氣泡會通過兩種方式造成傷害:
1. 機械性阻塞血流
2. 引發血管床化學變化
緊急處理原則:
任何潛水事故受害者若出現DCS症狀(可能導致死亡或永久癱瘓),必須:
1. 立即尋求緊急醫療援助
2. 第一時間提供氧氣
我們再次強調潛水計劃的重要性,特別是深潛活動。需明確:
- 潛水目標
- 團隊成員分工
- 備用方案
建議透過專業潛水學校學習技術,或跟隨經驗豐富的潛導——這不僅能保障安全,更能讓每次潛水成為難忘體驗。
加勒比海地區流傳著米斯基托傳說:當名為Liwa Mairin的人魚凝視你時,就會引發減壓病。無論你是否相信這個傳說,也無論你是否期待在潛水時邂逅人魚——完善的準備才是避開危險的最佳方式。現在,準備好你的裝備,出發探索海底世界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