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已經是滑雪高手,那麼下一個挑戰可能就是嘗試跳台滑雪。這是滑雪運動中技術性極強的部分,場面令人驚嘆不已。
作為業餘愛好者,你可能喜歡練習各種跳躍動作,但正式比賽中評審會根據以下要點評分:
- 跳躍時的動作。
- 起跳後飛行階段的過渡。
- 是否越過降落區的界限線(即著陸坡)。
- 動作的精準度與安全性。
- 整體動作的動態表現與協調性。
他們追求多飛幾公尺,因此在著陸時放棄標準動作——也就是省略弓步式著陸(Telemark)技術。
什麼是弓步式著陸(Telemark)技術?
一般滑雪時,腳掌與腳跟會完全固定在雪板上;而Telemark技術中,僅腳尖固定在雪板,腳跟保持自由。運用此技術轉彎時,需以鞠躬姿勢彎曲內側膝蓋,將重心壓在外側膝,使內側膝蓋幾乎跪地,腳跟自然抬起。

跳台滑雪的五個階段
要理解這項技術性運動,需分解動作為五階段:助滑、起跳、飛行、著陸與制動。
助滑階段
滑雪者以空氣動力學姿勢盡可能加速。雙板平行滑過跳台軌道,腿部彎曲,身體前傾,手臂後擺。如此可讓起跳時時速超過100公里。
起跳階段
這是最關鍵的時刻,離台時機的同步性決定跳躍長度。快速蹬腿伸展並向前投射身體,確保飛行姿勢穩定。
飛行階段
滑雪者需滑翔,通過精準控制將身體前傾,雙板呈V字型,板頭微抬。這項近六年才出現的新技術已證實比傳統平行雙板姿勢飛得更遠。手臂貼身側,透過手部動作保持平衡,並在飛行末段逐漸挺直身體準備著陸。
著陸階段
需以Telemark技術緩衝衝擊:雙板平行,一板稍前,屈膝吸收力道,張開手臂維持平衡。
制動階段
著陸後進入減速階段,滑雪者需起身制動而不失衡。需直線滑行至越過著陸坡界限線(藍線標記),此間跌倒將大幅扣分。
過界限線後,可採用平行板煞車。部分世界盃賽跳台會在著陸區末端設置陡坡輔助減速。
評審會綜合評估各階段表現給分。現在你了解評分標準了——準備好展現你的滑雪技巧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