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我們將提供一系列實用技巧,幫助您改善水下導航能力。請記住,導航錯誤是學習過程的一部分,通過實踐可以逐步修正。

最佳導航系統

水下導航主要依賴兩種系統:自然導航(顧名思義是利用自然環境提供的線索)和指南針(我們將在後文詳細說明)。無論採用哪種方式,關鍵在於計算已游動的距離,以便定位並估算返回起點所需的大致距離。

你必须控制你的所有动作


距離計算方法

時間計算法: 在游泳池佩戴完整潛水裝備,測試游完100米所需的時間。假設耗時2分鐘,那麼在海中以相同節奏不間斷游動時,每2分鐘即相當於前進100米。

蛙鞋踢動次數: 重複上述測試,但這次專注計算完成100米所需的踢腿次數(每次上下擺動記為1次)。將此數據應用於海洋環境,"X"次踢動即代表100米距離。注意:此方法與時間計算法僅適用於無海流情況。若存在海流,需根據順流/逆流調整時間或次數。側向海流時則需計算漂移量(通過調整返回角度來修正航向)。

 选择最好的潜水装备


空氣消耗量: 適用於潛水深度保持不變的情況。當氣瓶剩餘量約50%時即應開始返程。注意:返程通常比去程更快,因為探索時間減少且無需保留安全儲備氣量。亦可採用幾何路線模式(如方形/三角形),每消耗"X"個大氣壓時改變方向,最終返回起點。

標記繩或測量帶: 最精確但較不便的方法,能準確顯示與起點的距離。收繩時即可定位出口,特別適用於沉船或洞穴潛水。

前划臂法: 雖不便但精度高。需先在已測量深度的海底練習(游泳池不適用,因可借池底推進)。注意避免手臂動作破壞海底環境。

側划臂法: 特別適合定位峭壁上的小範圍興趣點。配合每10厘米記錄深度變化的電腦表,可實現精準定位。

 看看海底


觀察與記憶技巧

了解距離計算方法後,我們來運用自然界提供的導航資源。這些線索始終存在,以下將介紹部分實用技巧。可單獨或組合使用,並根據潛點環境補充自創方法。

錨繩特徵: 從船隻下水時,注意錨繩的顏色粗細、錨鏈長度、錨型及海底質地。在熱門潛點,這些細節能避免誤認其他船隻。水下觀察船體形狀也有助定位。

外部光源: 太陽移動緩慢,是理想的水肺潛水參考點。返回時取與初始太陽方位相反方向(例:去程背陽則返程向陽)。夜潛時可利用船隻/酒店燈光或月光定位,但需注意月球軌跡變化較快。

 方向很重要


海流: 水流通常朝固定方向移動。建議逆流開始潛水,順流返回。

聲響: 雖然水下聲音傳播方向較難辨別,但接近海岸時仍可作為輔助參考。

動植物分布: 特定物種往往指示特定深度和方位。例如在布拉瓦海岸,彩色柳珊瑚僅生長於朝北的峭壁。

 听从我们的建议


各類地形的導航建議

不同海底地形需採用相應的導航策略,以下方法能助您順利返程:

沙質海底:淺水區的沙紋走向通常平行海岸線。垂直穿越沙紋意味著朝向深海或岸邊移動;順著沙紋則為沿岸平行移動。深度計讀數配合觀察身後沙紋變化效果顯著。注意:超過一定深度後沙紋消失,此時必須使用指南針。接近岸邊時沙紋間距會逐漸縮小,反之則增大。

 海底,天堂


峭壁潛水:從最深處開始,保持峭壁始終在左/右側。返程時只需確保峭壁位於相反方位(與去程不同肩膀側),並沿著峭壁逐步上升。

無規則岩石區:注意海底異物(罐頭/瓶子)的位置與深度等細節特徵。

經過岩石/珊瑚群時,轉身觀察其背面的地貌特徵。記錄特殊動植物聚集區,這些都可能成為返程路標。

 发现动植物


開放水域(藍潛):追逐中層魚類或體驗水中"飛行"時,僅能依靠陽光角度、氣泡方向和指南針導航。

夜潛須知:照明範圍外的能見度極低,除非大幅縮短潛行距離,否則難以使用自然導航法。

提前規劃路線,初期選擇簡單路徑。訓練觀察力,大自然通常提供足夠的返程線索——儘管有時仍需依賴指南針或導向繩。

 与大自然互动


切記:導航能力唯有多練習才能提升。保持觀察,勿將返程責任推給同伴。在陌生水域,任何人都有可能迷失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