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險運動已深深融入現代社會,像卡丁車這樣的愛好者越來越多。速度讓腎上腺素飆升,讓我們在馳騁的幾公里中暫時忘卻日常煩惱。如果你已經厭倦每週租用同樣的車輛,或渴望擁有自己的卡丁車卻因經濟因素無法購置,最簡單的解決方案就是——親手打造一台!

當你知道即將駕駛親手製作的卡丁車時,那份自豪與興奮無可比擬。但首先,你必須按部就班完成所有步驟。我們將提供必要的技巧,並盡可能避免讓你破產。現在就拿起筆記本,我們正式開始


你可以和你的朋友竞争

 

坦白說,你需要時間、空間來建造卡丁車,還要有堅持到底的決心。不過,當某件事成為你的嗜好時,任何時間都是投入的好時機。首先,找個能動手的工作場所。理想地點是工作室或車庫,工具觸手可及且不佔空間。此外,隨著卡丁車逐漸成形,你還需要存放空間。

但「熊未獵先賣皮」絕非好建議,因此我們先列出建造go-kart所需的所有材料。

自製卡丁車步驟指南

1. 蒐集相關材料:翻找家中可用的管材,或前往廢料場尋找狀態良好的材料。

建造卡丁車需要:

  • 長9公尺、直徑約2.5公分的方形管。
  • 長1公尺、直徑2公分的圓形鋼條。
  • 長2公尺、直徑1.5公分的鋼條。
  • 木板(長寬略大於引擎,厚度0.5公分即可)。
  • 摩托車引擎或廢棄除草機引擎(建議二行程引擎,有無變速箱皆可,極速可達130公里/小時)。
  • 木製或金屬座椅板(數量依座位需求而定)。
  • 與座椅同材質的底盤板材。
  • 連接引擎與後輪的鏈條。
  • 螺栓與墊片。
  • 塑膠油箱。
  • 4個輪胎。
  • 1個方向盤。
  • 變速箱。
  • 手煞車。
  • 轉向軸。
  • 煞車與油門踏板各一。
  • 焊接工具(自備或借用)。
  • 鋸子等精準切割工具。

* 關鍵提示:精準切割材料以確保組裝無礙。測量標記管材至毫米級精度是成功基礎。


 按照说明一步步进行



2. 準備卡丁車設計圖或模型。這能幫助你有條理地完成組裝。若你有繪圖天賦,甚至可以參考喜歡的車型,結合前述規格自行設計藍圖。

3. 組裝階段:建議在車庫或庭院等寬敞空間作業,確保零件觸手可及且工作舒適。

- 切割管材後,優先焊接底盤相關部件,分階段構建車體框架。底盤是核心,不僅承載車身,更整合內部機械結構。標準直徑為30至32英吋。注意:卡丁車不同於其他車輛,沒有懸吊系統,因此需確保底盤具備足夠彈性。

- 若使用廢車場引擎,務必預先測試(閒置引擎可能需檢修)。除草機引擎亦可替代。

- 傳動軸必須堅固,因其需承受沉重引擎重量。

- 引擎焊接是關鍵工序,影響煞車、傳動與線路配置。同時確認離合器、轉向系統與煞車焊接後完全固定。輪胎選擇需考量氣候因素——乾地胎或雨胎取決於賽道狀況。

- 安裝後軸時須極度謹慎:確保傳動軸位置與前輪完全平行,否則將導致轉向失準與輪胎異常磨損。

- 中央樞軸、轉向臂、軌道桿連接件與水滴臂等元件決定了底盤的穩定性,逐步組裝後,你的卡丁車已初具雛形。

* 若缺乏工具使用經驗也無須擔憂,多數步驟無需專業背景。唯特定環節仍需尋求技術支援。

4. 當所有部件焊接完成並完成噴漆,啟動引擎的瞬間,你將為親手打造的這台「速度機器」感到無比震撼。


 制作你最喜欢的模型

製作卡丁車耗時費力,但絕對值得。即使首次嘗試未果,也請堅持——與自製賽車競速的快感無與倫比。若需專業建議,可諮詢專家或實地考察卡丁車賽道觀察專業車輛結構。說不定附近就有賽道,若不然,點擊這裡探索所有選擇,在駕馭自製卡丁車上路前,先體驗專業車款的極限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