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水肺潛水便激發人們的好奇心,因為探索海底隱藏的秘密是每個人生命中某個階段都渴望的事。海洋深處至今仍蘊藏著無數謎團,而這項擁有悠久歷史的活動本身便訴說著迷人故事。 

潛水鐘的早期應用


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後,橫渡大西洋前往新大陸的船隊數量激增。約1520年,斐迪南·麥哲倫成為首位在穿越海峽後嘗試於公海進行深度探測的航海家。 

當他抵達自稱「太平洋」的浩瀚海域時,將船上所有纜繩繫結並投入鉛錘測深,由此證實這片世界最大海洋的深度超過180公尺。 

潜水的历史


由於惡劣天氣與海上戰事,眾多船隻在現今加勒比海群島沿岸沉沒。歐洲時常派遣打撈船隊至沉船地點,試圖找回部分貨物。潛水員們運用各類潛水鐘,努力打撈火炮、貴金屬等有價值的沉船物資。

與此同時,文藝復興時期的歐洲科學界對征服海底重燃熱情。李奧納多·達文西(1452-1519)便是典範——他設計了船形水上行走鞋、仿蛙蹼的掌蹼手套,以及配有呼吸管的皮革頭罩,組成人類史上首套輕型潛水裝備。出於對「海怪」的時代恐懼,他還在頭罩加裝尖刺以抵禦海洋生物攻擊。

多年後,達文西曾坦言:「人心險惡,若將海底探索之秘託付於人,他們必會將謀殺帶入深海。」
 

17至18世紀的潛水鐘演進

潛水鐘的關鍵發展出現於17至18世紀。主要改良包括:加裝穩定壓載物、設置內部長凳坐凳,以及開鑿小型玻璃視窗以便觀察海底沉船位置並輕鬆打撈。

但最重大的突破,是終於找到持續導入空氣的方法,得以延長水下停留時間。

1690年,著名天文學家愛德蒙·哈雷(受法國物理學家丹尼斯·帕潘啟發)成功實現外部空氣導入。他先改造潛水鐘設計:增大尺寸(高2.5公尺,底部直徑2公尺)、包覆鉛板增強抗壓性與穩定性,並於內部加裝環形休息凳。

 西班牙 PADI 潜水课程

空氣如何更新?

哈雷採用懸掛充氣木桶的方式,透過導管將空氣注入鐘內。當木桶進水時,內部空氣便被擠壓至潛水鐘。此外,他還為潛水員配備個人小型潛水鐘,以導管連接主鐘。實測中,五人團隊成功在16公尺深處停留約一小時。

數年後,英國木匠約翰·萊斯布里奇打造木製圓筒,以鐵鏈懸掛兩道固定環。潛水者呈水平姿勢,雙臂可從底部孔洞伸出。僅靠內部空氣呼吸,便在16公尺深處停留逾20分鐘。

1734年於法國馬賽港,該裝置成功打撈10公尺深處沉船的錢幣貨艙;隔年更在葡萄牙海域從荷蘭東印度公司沉船「Slot Her Hooge」殘骸中,找回350塊金錠與數千件物品

最終,科學家們確認關鍵在於持續供氣。英國工程師約翰·斯米頓(1724-1792)首創將導管連接氣泵,由水面人力加壓輸送空氣至鐘內。
 

潛水鐘在西班牙的應用

西班牙首次使用潛水鐘(1538年)並非在海洋,而是托萊多段的塔霍河。英國人約翰·特尼爾斯記載:兩名希臘潛水員在卡洛斯五世皇帝與宮廷眾臣見證下,於鐘內點燃蠟燭並停留水下20分鐘。

此經驗促使西班牙將該技術應用於沉船打撈。1626年,西班牙人努涅斯·梅利安借助潛水鐘,成功回收加勒比海沉沒蓋倫船上的大量金銀貨物

 西班牙首次潜水


1654年,安德魯·希梅內斯更在西班牙卡達凱斯海域,使用自製潛水鐘探索地中海海床。

1787年起,西班牙於卡塔赫納(穆爾西亞)、加的斯與埃爾費羅爾(拉科魯尼亞)設立潛水學校,教授學員搭配潛水鐘進行閉氣潛水的技巧。